- 原文翻译:
- 谁谓伤心画不成,画人心逐世人情。
君看六幅南朝事,老木寒云满故城。
- 金陵图拼音版:
-
shuí wèi shāng xīn huà bú chéng ,huà rén xīn zhú shì rén qíng 。
jun1 kàn liù fú nán cháo shì ,lǎo mù hán yún mǎn gù chéng 。
※提示:拼音为程序生成,因此多音字的拼音可能不准确。
-
《题袁州谢秀才所居》
《焦崖阁》
《荷叶杯(记得那年花下)》
《和同年韦学士华下途中见寄》
《赠野童》
《稻田》
《寄薛先辈》
《颍阳县》
《江行西望》
《浣溪沙(惆怅梦余山月斜)》
《过旧宅》
《荷叶杯·记得那年花下》
《思帝乡·春日游》
《下第题青龙寺僧房》
《题吉涧卢拾遗庄》
《垣县山中寻李书记山居不遇,留题河次店》
《登咸阳县楼望雨》
《忆昔》
《含山店梦觉作》
《应天长·别来半岁音书绝》
《尹喜宅》
《江上逢故人》
《登咸阳县楼望雨》
《江上题所居》
《应天长·别来半岁音书绝》
《酬吴秀才霅川相送》
《河传(春晚)》
《庭前桃》
《夏初与侯补阙江南有约同泛淮汴西赴行朝庄…四韵吊之》
《鄜州留别张员外》
《木兰花(独上小楼春欲暮)》
《归国谣(金翠羽)》
《倚柴关》
《楚行吟》
《立春日作》
《酒渴爱江清》
《古别离(晴烟漠漠柳毵毵)》
《雨霁池上作呈侯学士》
《览萧必先卷》
《曲池作》
《姬人养蚕》
《春陌二首》
《长安清明》
《南省伴直(甲寅年自江南到京后作)》
《上行杯》
《悔恨》
《女冠子(昨夜夜半)》
《江上村居》
《和人岁宴旅舍见寄》
《对雨独酌》
《途中望雨怀归》
《怨王孙(与河传、月照梨花二词同调)》
《河传(何处)》
《虎迹》
《和友人》
《东游远归》
《女冠子·四月十七》
《悯耕者》
《谒金门(一名花自落、垂杨碧、出塞)》
《浣溪沙(欲上秋千四体慵)》
《黄藤山下闻猿》
《和侯秀才同友生泛舟溪中相招之作》
《新正日商南道中作寄李明府》
《洪州送西明寺省上人游福建》
《饮散呈主人》
《题安定张使君》
《东阳赠别》
《清平乐(琐窗春暮)》
《归国遥·春欲晚》
《三堂东湖作》
《对酒赋友人》
《题貂黄岭官军》
《官庄》
《自孟津舟西上雨中作》
《思帝乡·春日游》
《江南送李明府入关》
《东林寺再遇僧益大德》
《诉衷情》
《病中闻相府夜宴戏赠集贤卢学士》
《燕来》
《汴堤行》
《宿山家》
《章台夜思》
《夏口行寄婺州诸弟》
《嘉会里闲居》
《和郑拾遗秋日感事一百韵》
《夜景》
《庭前菊》
《陪金陵府相中堂夜宴(满耳笙歌满眼花)》
《宜君县比卜居不遂,留题王秀才别墅二首》
《长安旧里》
《边上逢薛秀才话旧》
《菩萨蛮·劝君今夜须沈醉》
《语松竹》
《送人归上国》
《旅中感遇寄呈李秘书昆仲》
《长安清明》
《题裴端公郊居》
《衢州江上别李秀才》
《喜迁莺(即鹤冲天)》
金陵图译文及注释
译文谁说画不出六朝古都的伤心事,只不过是那些画家为了迎合当权者的心态而不画伤心图而已。你看这六幅描摹南朝往事的画中,枯老的树木和寒凉的云朵充满了整个金陵城。
注释⑴金陵:古地名,即今江苏南京及江宁等地,为六朝故都。⑵逐:随,跟随。《玉篇》:“逐,从也。”这里可作迎合解。⑶老木:枯老的树木。’
-
金陵图赏析
这是一首题画之作,诗人看了六幅描写南朝史事的彩绘,有感于心,挥笔题下了这首诗。
画家是什么人,已不可考。他画的是南朝六代(东吴、东晋、宋、齐、梁、陈)的故事,因为六代均建都于金陵。这位画家并没有为南朝统治者粉饰升平,而是写出它的凄凉衰败。他在画面绘出许多老木寒云,绘出危城破堞,使人看到三百年间的金陵,并非什么郁郁葱葱的帝王之州,倒是使人产生伤感的古城。这真是不同于一般的历史组画。
比韦庄略早些时的诗人高蟾写过一首《金陵晚望》:
“曾伴浮云归晚翠,犹陪落日泛秋声。
世间无限丹青手,一片伤心画不成。”
结尾两句,感慨深沉。高蟾预感到唐王朝危机四伏,无可挽回地正在走向总崩溃的末日,他为此感到苦恼,而又无能为力。他把这种潜在的危机归结为“一片伤心”;而这“一片伤心”,在一般画家笔下是无法表达出来的。
韦庄显然是读过高蟾这首《金陵晚望》的。当他看了这六幅南朝故事的彩绘之后,高蟾“一片伤心画不成”的诗句,似乎又从记忆中浮现。“真个是画不成么?”你看这六幅南朝故事,不是已把“一片伤心”画出来了吗!于是他就提起笔来,好象针对高蟾反驳道:
“谁谓伤心画不成?画人心逐世人情。”为什么就画不成社会的“一片伤心”呢?只是因为一般的画家只想迎合世人的庸俗心理,专去画些粉饰升平的东西,而不愿意反映社会的真实面貌罢了。
诗人在否定了“伤心画不成”的说法后,举出了一个出色的例证来:“君看六幅南朝事,老木寒云满故城。”请看这幅《金陵图》吧,画面上古木枯凋,寒云笼罩,一片凄清荒凉。南朝六个小朝廷,哪一个不是昏庸无道,最后向敌人投降而结束了它们的短命历史的?这就是三百年间金陵惨淡现实的真实写照。
将高蟾的《金陵晚望》和本篇作一比较,颇耐人寻味。一个感叹“一片伤心画不成”,一个反驳说,现在不是画出来了么!其实,二人都是借六朝旧事抒发对晚唐现实的深忧,在艺术上有异曲同工之妙。
-
韦庄(836─910),字端己,长安杜陵(今陕西西安市东南)人。是诗人韦应物的后代。早年屡试不第,直到乾宁元年(894)年近六十方考取进士,任校书郎。李询为两川宣瑜和协使,召为判官,奉使入蜀,归朝后升任左补阙。天复元年(901),入蜀为王建掌书记,自此终身仕蜀。天祐四年(907)劝王建称帝,为左散骑常侍,判中书门下事,定开国制度。官终吏部侍郎兼平章事。工诗,多以伤时、感旧、离情、怀古为主题,其律诗,圆稳整赡,音调浏亮,绝句情致深婉,包蕴丰厚,发人深思;尤工词,与温庭筠同为「花间派」代表作家,并称「温韦」。其词多写自身的生活体验和上层社会之冶游享乐生活及离情别绪,善用白描手法,词风清丽。《全唐诗》录存其诗六卷,录诗三百一十六首。另有《浣花词》辑本,存词五十五首。